對于國內近期發生的有關化工產品出事的現象,8月1日,安監總局對外通報南京工廠爆炸事故原因。通報說,初步認定事故發生的原因是,施工安全管理缺失,施工隊伍盲目施工,挖穿地下丙烯管道,造成管道內存有的液態丙烯泄漏,遇明火引發爆炸。(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08版)
近期來,國內外連續發生多起環境事件。先是英國石油公司(BP)數十萬噸原油進入墨西哥灣;7月28日,南京塑料四廠發生管道爆炸,已造成百余人傷亡;同日,吉林數千化工桶流入松花江;此前還有大連原油污染和紫金污水滲漏。這些頻密發生的“化工事件”不能不令人警醒。
無一例外的是,每一起環境肇事看似偶然,背后都有深刻的原因。以南京化工廠爆炸事故為例:事故源于違法拆遷、盲目施工。同樣,在大連輸油管線爆炸事故中,心存僥幸,疏于管理,也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;而紫金礦業對于污染事故的隱瞞更是令人瞠目結舌。
接二連三的嚴重環境事故,發出嚴峻的拷問,相關企業和部門應該引以為戒。嚴厲的懲戒,對于遏制頻發的化工事故會有療效,但更希望從根本上轉變高能耗、高石化的發展模式,如此才能保障我們在“重化工時代”的安全感。 |